甘肃临夏东乡族鲜花店电话

 

东乡族鲜花店电话,甘肃临夏东乡族花店qq,东乡族微信买花,东乡族鲜花店电话

  东乡族鲜花店提供微信送花服务、微信买花、当天送花,甘肃临夏东乡族鲜花预定送上门,市内订花2小时送花上门,市内免费送花的鲜花网站。鲜花速递首选品牌,甘肃临夏东乡族鲜花网提供24小时网上订花,全国1-3小时同城、异地鲜花速递送花上门,送花网络遍及全国各大城市。鲜花店电话配送范围: 春台鲜花店电话 大树鲜花店电话 高山鲜花店电话 坪庄鲜花店电话 五家鲜花店电话 果园鲜花店电话 百和鲜花店电话 河滩鲜花店电话 柳树鲜花店电话 考勒鲜花店电话 车家湾鲜花店电话 董岭鲜花店电话 免古池鲜花店电话 那勒寺鲜花店电话 沿岭鲜花店电话 关卜鲜花店电话 风山鲜花店电话 唐汪鲜花店电话 汪集鲜花店电话 赵家鲜花店电话 达板鲜花店电话 北岭鲜花店电话 东塬鲜花店电话 龙泉鲜花店电话 锁南鲜花店电话
  配送费范围包括:春台,大树,高山,坪庄,五家,果园,百和,河滩,柳树,考勒,车家湾,董岭,免古池,那勒寺,沿岭,关卜,风山,唐汪,汪集,赵家,达板,北岭,东塬,龙泉,锁南,甘肃临夏东乡族鲜花店,24小时预订电话/QQ/微信【18939884868】实体花店花店qq专业提供东乡族送花服务,东乡族送花网址,当天送花服务及东乡族免费送花上门服务,甘肃临夏东乡族鲜花店24小时在线客服解决您甘肃临夏东乡族网上订花难题,甘肃临夏东乡族鲜花店专业的鲜花一站式服务商。为您配送爱情鲜花、生日鲜花,开业花篮,节日鲜花,同城、异地均可订鲜花。最快1小时内送花上门!
手机版访问:甘肃临夏东乡族鲜花店电话
http://m.买花网.com/city214/dongxiangzu/
东乡手抓:甘肃“东乡手抓”香飘四海,“东乡手抓”羊肉是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独有的民族品牌,以其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青睐,在省内外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年产值超过2亿元。“东乡手抓”羊肉发展势头强劲,市场潜力巨大。这归功于其品质的优良,“东乡手抓”味美可口,色鲜肉嫩,肉纤维脂肪含量适中,无膳味、肥而不腻,鲜美无比,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久病虚脱者几顿“东乡手抓”使你顿时恢复元气,有常吃习惯的人,几天不吃,叫你想得发慌,就是生在东南沿海吃不惯羊肉的人,一经得食“东乡手抓”,美食美味使人流连难忘。“东乡手抓”羊肉的原料——东乡羊原为蒙古羊种,主要食用无污染的干旱草原植被。“东乡手抓”制做有一套独特方法,羊只囫囵下锅,先用猛火猛攻,待水沸腾时打尽带有许多杂质血液的沫子,放置花椒、胡椒、姜片、草果、蒜苗、红辣子、青盐等佐料,而后再施以慢火、血水将干,捞取剁块食用,顿时香气扑鼻,令人馋涎欲滴。东乡县为进一步打响“东乡手抓羊肉”金字招牌,申报制定了《东乡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东乡手抓羊肉成品羊》和《东乡手抓羊肉》的地方标准,并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了“东乡手抓”商标,不断延伸养羊产业链以及手抓羊肉深加工体系,促进羊产业向科技化、市场化、集团化方向迈进。
东乡人与东乡洋芋:洋芋是东乡人的命蛋蛋。洋芋和东乡人一样,自落户千旱贫瘠的东乡山区,在这块厚重的黄土地上相依为命,经历千百年风雨沧桑、年复一年、生生息息。就说洋芋,自传入亚细亚的撒马尔罕的撒尔塔部落后,在这块土地上吸收水分、吸收养料、沐浴太阳,繁衍很快,整个部落与周边兄弟民族广收博种,受到广泛喜爱,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自东亚蒙古民族兴起,在马背上定天下的当年,金戈铁马挥师东西,占领东部众多民族地域,鲸吞弱小国家,扩军充兵,弯弓射大雕稳住中国北方、东方及西部后,野心勃勃的蒙古贵族本兵向西,蒙古铁蹄以锐不可挡之势冲锋闯人西域,逼紧撒马尔罕,摧毁撒尔塔部落,广大的土地沦为蒙古入的天下。蒙古贵族为其长期统治与占领的战略需要,迫使许多不同信仰、不同民族部落的民众打破原始格局,向东迁徙,分散各地,化小对其统治的仇视和对抗,也利用矛盾相互抗衡,减少对统治者的或明或暗威胁。又为了对付中原民族,把不同地域和肤色的人划分等级。西域迁徙过来的部落民族统称色目人,把他们加在蒙古人与中原汉人中间、相互双重制约。在夹缝里生存使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蒙古军队征服西域部落撒尔塔人的一支,迫使他们东迁到甘肃省河州地区的东乡,向东对兰州、陇西,向西对凉州、西宁,屯垦放牧,被蒙古军队称作探马赤军。蒙古人从战略上考虑,让他们留守在四面临水,中间高突的黄土坡上,平时耕牧自养,战时成为随时可调遣的后备军。从撒马尔罕迁过来的这些撒尔塔人,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他们坚信自己的信仰,坚守自己的习俗,坚守自己的民族语言,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民族群体自东迁后,在不同的年代,又有许多寻觅亲属的撒尔塔人和伊斯兰文化的交流传播者来到东乡地区,定居融汇传播交流伊斯兰文化,有的娶亲坐家,编人居民户藉,放牧农耕,和周边兄弟民族和睦相处。尽管生存条件严酷,但他们不畏艰难,立足扎根繁衍,一代一代传承在这方纯真厚实的黄土地上,成为如今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五十六朵花中的一枝。那洋芋传播到东乡地区后,适宜了这块黄土地,这是天公作美,还是人为或是天意的巧合。在东乡这块贫瘠干旱的土地上,海拔在2000米左右,山坡层叠,阴山阳坡交替,日照长,通风透气性好,土质松散,地温四季分明,一般情况适合洋芋吸收水分湿气,是非常适宜洋芋生长的自然条件,又处在当今科学测定属无公害、无污染农作物生长带上。种植上分早迟两季洋芋。那黄土地蕴含的无极微量元素更是洋芋营养丰富,苍天毕竟要养人,这里夏田不成秋田成,是风调雨顺的丰收年还是苍天发怒、吝啬得不降雨露的干旱年,那洋芋的产量有多有少,块很或大或小,阳坡不成阴山有,见苗三分收,土地不亏待人,多少总是有产出,“勒则给”有薄有厚的事。小麦、豆类颗粒无收,但那洋芋还是养育了这方生灵。东乡人和洋芋有特殊的感情。有一个民间传说,说东乡族的英雄米拉尕黑为国出征抗敌,在保卫京畿的战役中,仗打得非常吃紧的时候,后续粮秣未跟上,在克敌制胜的关键时刻,统帅米拉尕黑一筹莫展,他的坐骑战马前蹄刨土觅食,以嘶鸣报告战将们挖出久藏地下人未识的块茎洋芋,补充了军粮马料,打败了人侵的敌人,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拯救了城堡、国家和人民。蒙古人迫使撒尔塔人东迁时,他们在马背上驮着《古兰经》,驮着洋芋种,千里迢迢带到了住地,作为吃粮,作为马料,种植繁育扩大,成为人畜的命蛋蛋,从那时传授到现今,相依为命、情真意切、难分难离。近数十年,文化科技进步发展,人们的生活要求不断提高,对饮食更加重视了,经省上和国家部委鉴定绿色食品时,东乡县产洋芋一路领先夺冠,云盖华冠。有位熟悉东乡地区的科学家说东乡洋芋是直接人厨的最好食品,无须弄巧加工精品,就这样成块加工吃是营养最丰富的可口食品。有人把洋芋唤作蔬菜,这话也对,洋芋这物看起来物小,种于土长于土,散发着泥土的芳香,有相当的包溶性,和什么味道都能合得来,贫贱富贵它不分,酸甜苦辣腥咸都适宜。经勺子匠的分拨,合理烹饪.绞到一块,干炒、汤渗清蒸都鲜味爽口,卓然超群百吃不厌,那滋味别具一番风韵,让人常思念,在大排当餐厅饭庄或人家庭院,处处有它的踪迹,香味袭人,大腹便便的老板们,吃饱了,摸着肚皮,啧啧赞口不住哩、对洋芋爱而不释呢。有位当高干的领导,对烧烤洋芋铭记于怀,回乡时第一顿饭就是吃煮洋芋。有人把洋芋算作主粮,这话也不错,当年生产队作业分配口粮时,一斤小麦或是玉米可顶替五斤洋芋,换句话就说五斤洋芋换一斤主粮,咱东乡产的洋芋可不同别地方,那洋芋含淀粉足、营养相当丰富,没有麻辣怪味,人吃了骨硬体胖,精力足,男俊女美。牲畜吃了长膘力大。东乡人的洋芋外地人来兑换,一斤小麦只换二斤洋芋还不愿意呢。在东乡县的山区,过去吃粮以洋芋为主,那些小伙子们穿的单薄,可体质个个硬棒,脸蛋黑里透红,体格健壮,走起路来脚下生风哩。人的先天智商高而聪明。那些女娃们高挑个儿粉嘟嘟的脸蛋,漂亮又好看,说话声脆音亮,没有嗓音间泥泥囊囊的,原前捡地耳、挖野菜,很不起眼,可嫁到城里,她们个个亮豁,比起当今城里台上表演时髦模特更胜一筹。听奶奶们说东乡人生这些男娃女娃时其中体现一个家庭的清净与懒堕。就拿捏正月头上的洋芋地耳包子,老人们嘱咐捏包子讲究的褶褶哩。俗话说:“有肉的包子不在褶褶上”,可那捏的嘴嘴褶褶东乡人认为相当关紧,提高嘴嘴会使生出的杂娃,尕妮哈的脖颈长、个儿大、体形美,穿衣系领子合体好看,尤其是女娃子,长旗袍一穿,高领衣管住美项,碎步走路,像春风摆柳一般,袅袅娜娜。包子捏的没看象,生儿育女短颈短腿粗脖子,睡觉不用枕头,呼噜打得连天响,不要说难看,男娃作不成亲,女娃嫁不出门。东乡人自古以来,对洋芋有多种吃法。锅里煮洋芋。秋后的洋芋满山满坡盛开白花,地愣上野葱花芳香,此时,从地里掏出的新鲜洋芋放到锅里穹熟,揭开锅盖时馨香扑鼻,满锅是散开的牡丹花。记得有位国家领导人到东乡县视察,县上准备了穹洋芋,端上桌子,那位领导见了非常高兴,在品赏中动情地说,这就是你们东乡县的宝贝啊,这种馨香味全国不多,作为品牌,打出去效益会很好。东乡县1500多平方公里的黄土坡,据县上管农业的领导说,每年产出数十万吨洋芋,销往香港、上海等大城市,供不应求,获得很高声誉。青椒炒洋芋块、红椒青葱炒,洋芋条条加羊肉、牛肉块,切片炒等五花八门。有滋有味、清香四溢,让人吃得舒服得劲。如今城市农村也用到排场头面地方。炕灰烧洋芋。早上,长辈们去上寺做礼拜,家里的主妇们随之起床,在滚烫的炕灰里埋洋芋,烫灰拨开放进后,用棍棒稍加搅动后,过上半个时辰,那洋芋就烤熟了,掏出装到竹筛子里,用口吹掉灰尘,滚烫冒热气,好吃极了。吃洋芋刮三炮台碗子茶,好不可人可心,相应成趣,舒坦得很。地头烧地锅锅。大凡野外吃洋芋,多半是地头烧地锅锅。曾下村驻队的省州干部和插队知青,已过二十多年了,时值今日,仍恋恋不舍,深情不忘。秋收挖洋芋时,层林尽染霜叶红,淡雾薄薄罩山野。东乡人忙于地头农活,抢时间搞秋收。于是从家里背上柴草。风吹日晒人意好,就在地头塄坎上挖-个锅灶,在安放锅口处用干土块堆砌底大顶小的百孔“宝塔”,封顶后用柴草点火猛烧透逸宝塔,炎炎烈火,袅袅青烟,柴火噼啪爆响,待土块烧得嫣红火烫时,即到下料烧洋芋的火候,先掏出灶堂内的柴灰燃物(免得洋芋皮染黑),堵死烧火门,再敲开塔顶土块,一面用木棒敲碎土块,一面向里装洋芋,装满荡平后,用湿土厚厚封住焐严,不让灶热外传。半个小时,洋芋熟了,从灶门处开挖掏出,那洋芋外皮黄灿灿内中白透明,烧得熟透,散发诱人清香,有巧夺天工的浑然野味的香气,好吃极了。如今已把东乡洋芋的地锅操作用于大雅之堂。土生土长的东乡人和土生土长土的洋芋相依为命,成为开发西部的亮丽的风景和野餐美味,极具充实浪漫的诗意。
风俗习惯:新郎偷厨和戏公伯—东乡族婚俗:居住在甘肃黄河以南的东乡族的婚礼十分有趣,有新郎“偷厨”的习俗。在娶亲这天,新郎和迎亲的队伍到了女方家之后,女方要设宴款待。婚宴结束,新郎要将家中准备好的木梳送到新娘的闺房中,要向帮助新娘梳妆打扮的女眷道谢。接着新郎和伴郎便溜进女方家的厨房,一方面客客气气向厨师和烧火的姑娘们道谢,二是找准机会从厨房中“偷”走一件厨房用具。但是姑娘们都是知道新郎的真正来意的,想从她们眼皮子底下“偷”走用具谈何容易。但是一般姑娘是不会放过这一戏弄新郎的机会的,她们会捉住新郎,将他脸上抹得黑黑的,就在这混乱中,新郎迅速“偷”走一样东西,藏在身上,再冲出重围,在姑娘们的嬉笑中,狼狈逃窜。在其它一些地方的东乡族,婚礼上还有戏公伯和砸枕头的活动。当新娘进入洞房之后,送亲队伍中的来宾便开始戏公伯了。新郎的父亲和舅伯等长辈,脸上被涂上锅烟灰,头上戴着高高的纸帽,耳朵上挂着一串红辣椒,身上反穿羊皮袄,手脚还用铁链假装绑上,被人按坐在一个翻倒的桌子里,抬着示众嬉戏。有的地方还要将打扮的象小丑一般的公爹,倒骑在毛驴或牛背上。如此折腾,公爹和亲戚都不会生气,有的还故意做出怪样和高难度动作,因为在东乡人眼里,这样做是男家对新娘子到来的最真诚的欢迎。戏公伯之后,还有砸枕头,这一般是闹洞房的高潮。新娘躲在炕角,姑娘们围着她,小伙子们冲进洞房,要看新娘的嫁妆,并将枕头反复评头论足,故意说新娘手艺不好,并将枕头砸向新娘。炕上的姑娘们紧紧护着新娘,将砸来的枕头扔回去,双方你来我往,十分热闹。最后,新娘被砸得吃不消了,只好揭开面纱,让小伙子看她的面容。打开箱子,让小伙子看她的嫁妆。
语言文字:东乡语是东乡族人民生产生活中交流的主要的交际工具。在东乡族自治县与东乡族群众杂居的汉族,有不少人也能流利地使用东乡语。东乡族干部职工之间,除开会外,在生活中和执行公务时也多用东乡语。在东乡语区的小学,给低年级学生上课时还用东乡语进行“双语”教学。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它与同语族的语言之间有明显的语音对应关系,有相当数量的同源词。在语法方面大部分语法范畴和语法形式是共同的,特别是句子结构基本相同。在同语族语言当中,东乡语和土族语、保安语比较接近,但互相交流仍有很大困难。东乡语是由成吉思汗西征时带回的中亚一带的“撒尔塔人”(以突厥人为主,还有波斯和阿拉伯人)接受当时的“官方语言”——蒙古语而形成的,保留了中世纪蒙古语的一些特色和突厥语、波斯语以及阿拉伯语中的一些成分并在历史发展中吸收了相当数量的汉语借词,有比较明显的突厥语底层印记。东乡语的词汇由蒙古语族同源词、汉语借词和一些突厥语、波斯语、阿拉伯语词组成。蒙古语族同源词是东乡语词汇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基础,绝大部分系反映日常生活的基本词汇,如(用东乡语实用记音符号标音)sara(月亮),kun(人),kha(手),morel(马),tawun(五),chighan(白),ire(来),mejie(知道)等。汉语借词是除同源词之外东乡语中数量最多的词,凡新生事物几乎均用汉语借词表达。较早期的汉语借词如。cha(茶),liengie(连枷),hantan(汗衫),be(百),honshan(皇上);近期的汉语借词如shuji(书记),gonbo(广播),qiche(汽车)等。突厥语中的词也属反映口常生活的基本词汇,如dan(墙),orou(杏子),kenchi(麻),sizhagvan(鼠),tashi(石头),baer(钱),tuman(雾),bagva(蛙)等。波斯语的词也大多属基本词汇asiman(天),zemin(地),biemar(病,毛病),banda(晨礼),huda(真主)等。阿拉伯语的词大多是反映宗教内容的,有些也属基本词汇,如alen(宇宙),mechi(清真寺),zhuma(聚礼日),shaitan(鬼),dunya(今世),ruhher(灵魂),hharamu(禁止的),qida(经书)等。还有个别藏语的借词,如:zhanghei(狼)等。新中国成立前.东乡族识汉字者极少。由于宗教信仰的需要,他们中念经、学习阿拉伯文经典者较多,但精通阿拉伯语言和文字并能用于交际者少之又少。作为书面的交际工具,东乡族人从300年前开始用“消经”,即用阿拉伯字母拼写东乡语或汉语的文字。拼写东乡语的叫“东乡语消经”,即东乡族“消经”文字;拼写汉语的叫“汉语消经”,即回族“消经”文字。“消经”文字主要用于通作、记事、记账、拼写宗教知识、记录民间诗歌等。其书写习质与阿拉伯文一致,但比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多几个字母,基本上以音节为拼写单位。新中国成立后东乡族学习和使用汉语、识汉字者增多,其书面交际也随之越来越多地使用汉字,但用“消经”通信、学习宗教知识者仍不乏其人。1998年,东乡族学者马国忠、陈元龙为编纂《东乡语汉语词典》,以汉语拼音为基础拟订了《东乡语实用记音符号(试行方案)》。甘肃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经多方、反复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后审定通过了该记音符号方案,于1999年初正式行文。2001年,第一部《东乡语汉语词典》出版。2002年9月,在编写东乡语记音符号教材和用记音符号编写双语教材等工作的基础上,东乡族自治县在那勒寺小学开展了借助东乡语学习汉语的双语教学实验,取得了显著效果,探索出了一条有效提高东乡族教育质量的新路子。
东乡族的节日:东乡族每个月都有节日,每过了年逐月轮换,一年12个月,每个月36年后循环往复一次。这和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东乡族的四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尔德节、阿守拉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开斋节:伊斯兰教教历9月是戒斋的月份,9月因此称之为斋月。斋月中,穆斯林白天不饮不食,不准说污言秽语,夜间饮食,称为“封斋”。伊历10月1日开斋,举行庆祝活动,称为开斋节,或称“尔德节”。开斋节的一天,男人们除了去清真寺聚礼以外,还在清晨上“表咱”(墓地)念经祈祷,悼念亡人。邻里间相互上门做“赛俩目”,互相问安。妇女们则在家里炸好油香、油裸、馓子分送亲友,互相拜节问候,这样庆祝三天,非常隆重。古尔邦节:东乡人称之为“阿也”,“阿也”东乡语意指节日的意思。这一节日,一般在开斋节后72天举行。凡是具有宰牲能力,而且有经济条件允许的,过古尔邦节,家家户户都要宰牛或羊庆祝。所宰的牛羊肉,或请众乡亲在家里共餐,或奉送给清真寺和每个邻里亲友。古尔巴尼所宰的羊肉,不许独家享用;即便是上门的乞丐,也要一视同仁,让他吃饱菜、油香,再拿上一份肉。古尔邦节必宰羊,源自《古兰经》的一个故事:先知依布拉欣年老无子,苦苦祈求安拉赐子,果然得应,取名伊斯马仪。但依布拉欣梦见安拉示意让他献祭回报,梦醒后,依布拉欣用儿子献祭,他的忠诚感动了安拉,便赐羊代赐儿子,这是宰牲节的来历。伊斯兰教信徒过这个节日是为了表示对安拉的恭敬顺从,效法依布拉欣,随时为主献出一切。东乡族人在古尔邦节这天,不分富贵贫贱,坐在一起聚餐,显示着民族的和睦团结。圣纪节:纪念穆罕默德诞生和逝世的节日,在伊历3月12日或13日举行(诞生日和逝世日相差一天)。过圣纪节一般的纪念方式是举行各种形式的家会,诵读《古兰经》。过圣经一般要宰羊、宰鸡,大家共食。有的聚众在清真寺、拱北里过,有的则在自己家里办。阿守拉节:“阿守拉”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思省“10”即伊斯兰教教历的1月10日,相传,真主在这一天造化了人类的始祖阿丹和唉哇;阿丹和唉哇分散了若干年后,在这一天重新相会。东乡族大部分人也很重视阿守拉节。在东乡,阿守拉节主要是妇女儿童们聚会的节日,每年由各家主妇轮流操办。一个村里,哪位掌家的妇女吃上鸡头,明年就轮到她操办,其余各家各户只出一些小麦和清油。男人们念过经,作过祈祷仪式后,简单一吃就走了。剩下妇女和儿童,边吃边说边笑。对东乡族妇女来说,“阿守拉”还有粮食节的寓意,寓有对当年的粮食丰收,五谷丰登的美好祝愿,这一点与宗教无关。粮食节:东乡族的传统宗教节日,即伊斯兰教的阿术拉节,每年农历三月十一日举行。东乡族阿术拉节是妇女和儿童的节日,届时,各家主妇轮流主持。按照古规,男人们只举行一个简单的祈祷仪式后即走开。节日里吃一种东乡语叫“罗波弱”的肉粥,寓有对当年五谷丰登的祝愿。
东乡族的风俗:生育:过去的东乡族女子生育视为污秽之事。如人生孩子,怕人知道,只在屋子里倒上一堆土,生在土上,或生在毛坑、牲口圈中。产后妇女也不能得到很好休息,三、两天后即下地做活,因此,产妇患病的很多,婴儿死亡率很高。孕妇生产时,助产的一般是家里年长的女性和女邻居。胎衣、脐带要洗干净后,挖个深坑埋掉。而且禁止男人进入生育坐月的房间。女人生产后,一般要由夫婿或小叔子到娘家通报生育消息,娘家的母家即来探亲。探亲的时候,须带白面馍馍,油香等礼物。探视产妇,称之为“看月子”,要给产妇和婴儿各送一套衣物。婴儿出生以后,在尚未吃奶以前将阿訇请来给孩子取名字。阿訇不进产房,由家人将婴儿抱出产房,阿訇念《古兰经》,然后从《古兰经》中选取名字。念经时先出现哪一位圣人的名字,就以这个圣人的名字命名。请阿訇起完名字以后,须请阿訇吃饭,散“哈吉雅”(钱),以示感谢。割礼:东乡族习俗,男孩12岁或13岁时要举行割礼。“割礼”,穆斯林称之为”逊奈“,是人生之途上必不可少的一项”圣行“之一,东乡族相当重视割礼。割礼过后,便象征着受礼的人已步入青年的行列,方可以娶亲结婚。礼仪:东乡族人民十分注重礼节并且热情好客。有客人到来,一家之主将率全家出门迎接。来客是穆斯林时,则要互致“色俩目”的问候。来客进正屋后,主人请客人上炕,上炕须脱鞋。女客可不脱鞋,男宾由男主人招待,妇女一概避而不出。男主人陪男客时,一般是站在桌旁给客人端饭添茶,自己不坐也不吃,以表示尊敬。女客则有女主人招待,女客可以与客人同坐同吃,女主人也不与男客会面,客人也不能进灶房,不许自己动手从缸或窖内舀水。东乡人把尊重老人视为人品的标准,是晚辈做人起码的品德。食俗:东乡族热情好客,”吃鸡尖“是东乡人以鸡待客的传统礼节。东乡人在宴席上吃鸡十分讲究,通常把鸡的各个部位分成13个等级,按辈份吃相应等级的部位。在13个部位中,鸡尖(鸡尾部)最为尊贵,一般只有席间主客和年长者才有资格享用。东乡人招待贵客的隆重礼节。东乡人的”端全羊“,并不是将煮熟的全羊端在席上,而是按全羊的部位,脖子、肋条、前腿、后腿、尾巴渐次用碟子送上,较讲究的人家待客,有时还先把肺肝炒熟上菜,民间称为”客巴布“。”前头的客巴布比后头的肉香“,这是东乡族民间流传的俗话。平伙:雪天农闲时节,十几个情投意合的小伙子聚集一起吃平伙,宰羊炖肉,大家边吃边聊,海阔天空,其乐融融。据说,这是东乡族先民们早期狩猎时的一种吃肉习俗,流传至今,相沿成俗。沐浴:东乡族是一个爱整洁、讲卫生的民族。俗有”阿布得斯,是人身上的甲胄“的俚言,阿布得斯,指沐浴,有大净与小净之分。小净每天都洗,保持口腔、鼻孔、耳朵、脸和手脚的干净,大净一般一周洗一次,洗大净多用吊桶。洗大净前先洗小净。尔后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依次淋洗。这样洗3次,然后用洁净的毛巾擦干净。未婚前的少年一般40天洗一次大净。每逢古尔邦节、尔德节、送葬都要洗大净。在干旱缺水的东乡,水贵如油,生人登门要求换水洗大、小净,即便是素不相识的过路人,也不能谢绝。
饮食文化:鸡尾宴:在黄土高原的尽头,洮河和大夏河的最下游与黄河刘家峡水库之间,夹着一块中间高、四周低平的土地。这里黄土山峦起伏,村落棋布,炊烟袅袅,层层碧绿的梯田旋上蓝天。黄河、洮河沿岸,绿树掩映,花朵喷香,渠水哗哗,庄稼繁茂,而东乡族人就是世代居住在这块黄土丘陵山地。关于勤劳诚朴的东乡族人,人们知道得最多的可能就是肉质细嫩、不膳不腻、醇香可口、鲜美无比的"东乡手抓羊肉",但是在饮食方面,东乡族还有更多人所不知道的别具情趣的的鸡尾宴。好客是东乡族人的美德,只要你是被邀请的客人,你就会感到东乡族人的热情、诚挚、豪爽和对贵客特有的尊敬礼节,这鸡尾宴就是反映这种礼节的典型例子。到东乡族人家做客,主人会根据来着的身份伺候客人。先是让座,让客人中的年长者坐中间上席,然后主人为客人沏上"三泡台"盖碗茶。茶过三巡,便有年轻人端上油黄酥脆的油香,接着是发子,炒菜,手抓羊肉,而最后一道菜,必定是鸡肉。东乡族人吃鸡,先请阿訇宰好煮熟后,按鸡的部位解成十三块。先把鸡的两只大腿、两个胯子、两块勺勺解下来,再把鸡翅和小腿剁成四块,鸡胸部的岔子肉剁成两块,还剩一块是尾巴骨,亦即鸡尖。在东乡族人看来,鸡肉中最上的就是鸡尖。将剁好的件子按客人的长幼尊卑依次而食后,主人会把鸡尖让给来客中最尊贵的客人品尝。被让到鸡尖的客人也不立即吃下去,而是夹起鸡尖要给自己认为有声望的人和同辈礼让。一般,席间客人互相礼让鸡尖是客套程序,增加了寒暄和谦让的热闹气氛,但让归让,一般客人谁也不能接受礼让的鸡尖。在东乡族人的席面上谁要是吃了鸡尖,象征着他代(本文地名介绍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东乡族实体店地图:


甘肃临夏东乡族鲜花店电话,更多详情请参阅: http://m.买花网.com/city214/dongxiangzu/


甘肃临夏东乡族热卖鲜花      更多鲜花 >>
  • 幸福的爱人

    幸福的爱人

    已售:4464件[查看详情]

  • 当幸福来敲门

    当幸福来敲门

    已售:4550件[查看详情]

  • 温暖的关怀

    温暖的关怀

    已售:5578件[查看详情]

  • 祝福生活

    祝福生活

    已售:6231件[查看详情]

  • 多彩生活(进口彩虹玫瑰)

    多彩生活(进口彩虹玫瑰)

    已售:6285件[查看详情]

  • 节日快乐

    节日快乐

    已售:5426件[查看详情]


  • 甘肃临夏东乡族热卖蛋糕      更多蛋糕 >>
  • 相连的心

    相连的心

    已售:6234件[查看详情]

  • 彩色梦幻

    彩色梦幻

    已售:5446件[查看详情]

  • 小可爱

    小可爱

    已售:7055件[查看详情]

  • 重阳节蛋糕

    重阳节蛋糕

    已售:6461件[查看详情]

  • 万圣节蛋糕

    万圣节蛋糕

    已售:3144件[查看详情]

  • 最幸福的事

    最幸福的事

    已售:5605件[查看详情]


  • 甘肃临夏东乡族热卖花圈      更多花圈 >>
  • 白事花篮-长相忆

    白事花篮-长相忆

    已售:4982件[查看详情]

  • 白事花篮8

    白事花篮8

    已售:5876件[查看详情]

  • 白事花篮-无法忘记

    白事花篮-无法忘记

    已售:3646件[查看详情]

  • 白事花篮4

    白事花篮4

    已售:5319件[查看详情]

  • 青天碧海

    青天碧海

    已售:3821件[查看详情]

  • 白事花篮哀思

    白事花篮哀思

    已售:5350件[查看详情]


  • 甘肃临夏东乡族热卖花篮      更多花篮 >>
  • 喜庆花篮

    喜庆花篮

    已售:7008件[查看详情]

  • 开业兴隆-花篮一对

    开业兴隆-花篮一对

    已售:4489件[查看详情]

  • 财到喜来

    财到喜来

    已售:5264件[查看详情]

  • 大展鸿图2

    大展鸿图2

    已售:5002件[查看详情]

  • 一帆风顺/一对

    一帆风顺/一对

    已售:4946件[查看详情]

  • 龙腾盛世-开业花篮一对

    龙腾盛世-开业花篮一对

    已售:5108件[查看详情]

  • 沪ICP备09046518号


    蛋糕网.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中国花卉行业咨询委员会唯一指定电子商务网站
    鲜花蛋糕配送 QQ:1397488186    QQ:972445352   电话/微信:18939884868
    内蒙古自治区 河北省 黑龙江省 吉林省 辽宁省 安徽省 江苏省 山东省 天津市 北京市 山西省 河南省 湖北省 上海市 浙江省 台湾省- 福建省 湖南省 江西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四川省 云南省 贵州省 重庆市 青海省 甘肃省 陕西省 宁夏回族自冶区 西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