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云和送花

 

云和送花,浙江丽水云和鲜花直送,云和鲜花代送,云和送花

  云和送花网提供鲜花直送、鲜花代送、在线送花,浙江丽水云和鲜花预定送上门,市内订花2小时送花上门,市内免费送花的鲜花网站。鲜花速递首选品牌,浙江丽水云和鲜花网提供24小时网上订花,全国1-3小时同城、异地鲜花速递送花上门,送花网络遍及全国各大城市。送花配送范围: 安溪送花 雾溪送花 赤石送花 大塆送花 沙铺送花 云丰送花 黄源送花 朱村送花 云坛送花 大源送花 紧水滩送花 石塘送花 崇头送花 云和送花
  配送费范围包括:安溪,雾溪,赤石,大塆,沙铺,云丰,黄源,朱村,云坛,大源,紧水滩,石塘,崇头,云和,云和送花网站,24小时预订电话/QQ/微信【18939884868】实体花店专业提供云和鲜花直送,云和鲜花代送,在线送花服务及云和免费送花上门服务,浙江丽水云和鲜花店24小时在线客服解决您浙江丽水云和网上订花难题,浙江丽水云和鲜花店专业的鲜花一站式服务商。为您配送爱情鲜花、生日鲜花,开业花篮,节日鲜花,同城、异地均可订鲜花。最快1小时内送花上门!
手机版访问:浙江丽水云和送花
http://m.买花网.com/city206/yunhe2/
打年糕:云和称年糕为馃,是家家户户过年必备的年货之一,打年糕也就成了年前一件大事。打年糕需要不少家伙,还需要很多劳动力,这么一件兴师动众的事,非一家一户能承担,因此左邻右舍的人都自动组织起来,排好次序一家一户地轮,轮到哪家,大家都会自觉地去帮忙。劳动力白天要到生产队劳动,或者上山砍柴,以备过年之用。打年糕一般都利用晚上时间及雨雪天,一家一个晚上,十多户人家就要十多个晚上。打年糕还要很大的场地,我们家三直房子,有很大的堂屋和灶间,还挺干净,自然每年都成了做年糕的理想场所。第一道工序是蒸米。将早上就浸在水桶里的米,挑到水碓港洗净,放入木头饭甑里蒸,两只大饭甑同时进行。几个妇女将衣袖捋得高高的在雾气中穿进穿出,热气将她们的脸膛熏得红红的,一个个象抹了胭脂。她们都是较有经验的中年妇女,负责烧火、锅里加水、饭甑里洒水,并能根据饭甑上的蒸气香味正确判断米是否蒸熟,一旦蒸熟,立即有一大汉将饭甑端下,换上早已准备好的另一甑,而这喷着浓烈香气的熟米则被快速送到堂屋。此时堂屋里早已摆开了战场。一只大大的石臼放在正中,十几个拿着馃戳的大人、小孩已严阵以待。蒸米倒入石臼,十几支馃戳同时插入石臼,你一下,他一下,不停地戳,大约十几分钟,这时的米饭已成团,几个人配合用馃戳将饭团翻过来,又再不停地戳,再过十几分钟,一人将米团子整团端出,放在八仙桌上,分成一小团一小团,再装入饭甑里去蒸。蒸过第二遍的米团子再次倒入石臼,戳馃,将小米团戳成大米团,然后用大木槌砸,十几个壮汉轮流,每槌一下,坐在石臼边上的人就眼疾手快地将米团子调整一下位置,以保证它受力均匀。这种活不是每个人可以做的,必须十分灵活、熟练,否则一槌子下去,一记就砸扁他的手指头。不过这样的惨剧好象从来没有发生过。最后一道工序是做年糕。如果说槌年糕是充满着力度的轰轰烈烈的交响乐,那么做年糕则是轻歌曼舞了。这是最宽松愉快的场所,与槌年糕相比,不太需要力气,男女老少都能包容。堂屋边上摆有一张用长凳、门板搭成的板台,一壮汉在石臼里抱起已经被槌得软绵绵的大圆团,啪地摔到板台上,用力揉实揉圆,然后用手撕扯成一小团一小团,分给早已在板台四周等候做年糕的十几个人。同样,将小团揉圆揉实,搓成长条,然后捺扁,就成了我们常见的年糕。无论是帮忙做年糕的人,还是看热闹的老人小孩,都可以随便吃年糕团。板台的一角放着几个大盆,有豆沙、芝麻、咸菜等,你可以随意掰下一团热乎乎的年糕团,捏成薄饼状,舀上一勺馅子,再包成你自己喜欢的形状,如包子、饺子,甚至元宝、小鸟、小鱼。这种自己亲手制作的年糕团吃起来特别软糯可口,边做边吃,也弄不清楚自己吃了几团,撑得肚子撑不进去为止,在那过年过节才能吃几次白米饭的年代,真是难得的享受。做好的年糕被迅速地装进篮子,送到后间也早已准备好的板台或篾垫,将它们整整齐齐地排成行。要晾七天,等晾干有了细小的裂缝再浸到水里,要用立春前的水,有用木桶浸的,也有用水缸浸的,但不能腌过咸菜或酿过酒,不然会变酸变臭。七十年代后期,开始有了年糕机,逐渐由机器加工代替了原始的手工做年糕的方法。虽然,农村过年做年糕的习惯一直未改,但做年糕的那种氛围已经没有了。我七十年代初就离开了农村,可始终保持着农村人的土气,每年春节前都要到菜场买回一些年糕,晾年糕、浸年糕,即使不是做年糕的全过程,却亦能在脑子里重温儿时那热闹非凡做年糕的日子。
橹饭和甑饭:往年,云和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特有的大灶台,上安二至三口“二尺八”的大铁锅,二只烧饭、热水,另一只烧泔(猪食)。不管家中多少人,都用陶器饭樽炊饭。当米入锅烧至开花时,用竹篾做的笊篱把水饭撸(撩)起,倒入大炊樽,再放到另一只大锅去猛火蒸煮。这种蒸饭,锅盖一揭开,阵阵奇香扑鼻而来,米饭粒粒滚圆发胖,入口糯而不粘,洒而柔韧,男女老幼无不适合胃口。撸饭时还故意留些米饭不撸完,添火再熬一遍,上面薄的成糊(俗叫饮汤)、锅底厚的成粥。这种粥特别糊而香甜,饮汤更加甘美适口,人们常常把它比作高级牛乳。这一锅饭烧成,饭、粥、饮汤三者齐备,可各么所需,强劳力要吃饭,老弱者受吃粥,或者两三品种兼食,更能调剂胃口。入冬后,番薯成熟,家家户户都在饭樽四周入些长番薯,饭熟薯香,又加一个品种,饮汤配番薯更成为农村特色名点。山区不用饭樽,而用木板箍的饭甑,往年山区稻谷少而番薯、玉米、马铃薯多,平时多吃番薯丝饭,做饭另有一套特殊方式:先撸好饭,倒入在饭甑里的半边。然后将干番薯丝浸入锅里米汤中拌匀,略加一蓬火,使番薯丝发软,撸入饭甑的另半边,加猛火蒸炊,山区柴火多,炊的火候越足越香。这一甑里实际有三种饭:白饭等客,番薯丝妇女、孩子吃,主劳力白饭和薯丝之间各取一半、拌匀,成为标准番薯丝饭。笔者第一次进出山村做客见主妇盛饭时在同一个饭甑里,变戏法似的盛出三种不同的饭,还大吃一惊哩!“番薯丝饭汤”微甜而带薯香,另有一番风味。此外,还有洋芋饭、苦菜饭、饭甑蒸炊方法大致相同,而风味各异,虽为充饥,亦有其特色。玉米则一般磨粉烧糊为多,俗称“玉米糊”,色、香、味俱佳。抗战时,省会迁驻云和,当时一班外地人看到当地人吃撸饭,以为光吃撸蒸的干饭,而把米汤留给猪吃。结果,是人养得精瘦,猪却养得肥肥胖胖”。殊不知云和的撸饭是变化中的“一饭三品种”,为适应和调剂口味而别出心裁,米渣米油都是自己吃,其机灵巧妙应该是大智,而非单一不知变化的“焖饭”之真愚者可以同日而语的。
畲族习俗:拦赤郎。婚期前日,男方由全权代表、主要对歌手“对门赤郎”(汉语称“请凤客”)一人,对歌手“赤郎”(汉语称“行郎”)若干人、媒人等(总人数要双数)组成迎亲队伍,挑着礼担去迎亲。当走到新娘家门前,被一群女性以杉树刺架在板凳上拦住嬉闹一番,媒人要放鞭炮,递去红包,赤郎小心地把刺挑开,女方接过礼担,方可跨进门槛。俗称“拦赤郎”。有拦路则示意晚上要对歌。中堂对揖,别称“捡田螺”。赤郎走进新娘家门,要恭敬地站在厅堂小头(右边),女方主人走来站在大头(左边)。然后主人和对门赤郎同时走到当中前沿,并排朝外对天地行作揖礼,转身朝里对香火行礼,再两人面对面行礼。无论是对天地,对香火或面对面,主人始终站在大头、赤郎站小头,两人双手攀着对方肩膀转来转去礼让似跳舞。然后迎亲者所有的人,与主方来迎接的对等人都转来专去行礼。礼毕,媒人请主人立于上方,把陈设在桌上“一只老鼠一条尾”、“舅公鞋”等礼物逐一检点,递交给主人。俗称“捡田螺”。借锅,赤郎挑酒担到新娘家,女方当晚要吃男方送来的喜酒。赤郎烹饪菜肴炊具餐具都得向女方借用,谓“借镬”。午餐过后,赤郎手端桶盆,盆中点燃一对蜡烛,盛一包索面,一只腊鸡和一刀猪肉,还有一双脚绕(绑腿)布,恭敬地站在灶前,一伙子女子立于灶后,灶间里挤满了人群。桶盆里盛的索面,表示婚事情意深长,世代友好,俗称“长长面,长长亲”。鸡是杀净的,只是翅膀和尾巴尚各留三支鸡毛,意示“腊鸡”,专供“舅公宴”的上等名菜。脚绕布是送给立于灶后接桶盆女子的礼物。赤郎举起桶盆行礼,开始吟“借镬歌”。围观的人群有意推来推去,赤郎被推得脸红耳赤,歌词老是吟不透头。如果吟错或遗漏都不算数,要从头再吟,甚至四、五遍。有的赤郎虽然是老熟悉,但因娶亲,人熟礼不熟,必须按礼俗行事。直至立于灶后的女子接应“礼数周全”,伸手接过桶盆。然后赤郎进行刷锅,刷净后,把桶盆里的一刀猪肉放进锅里,并尽速盖上锅盖。意为借到了锅。灶边众女子往往在刷锅时把纸屑或砻糠等杂物撒进锅内,无论多少次数,赤郎都得洗刷干净,以此耍赤郎。此外,赤郎在灶前生火,姑娘们早就把柴淋湿,火烟熏出眼泪,也得把火烧旺。更有趣的是赤郎杀鸡(该鸡为男方挑来,用于“请祖公”,即在女方祖宗灵位前,告诉先人,新娘到男方去落户了,请他们保佑她一生安康。),一伙女性把他团团围住,推、撞、拖、拉多管齐下,如果鸡血滴落地面,一滴血罚饮一碗酒。借镬,自成一格,充满欢乐,别有情趣。以歌敬酒,俗称“撬蛙”。晚宴中堂上首第一桌为女方至亲坐,首位即照壁左边一位请舅公坐。首席至亲要赤郎请,叫“主位”。赤郎把至亲叫到桌边,然后双手捧酒杯,杯上架一双筷子,逐一向亲人作揖后放到指定位子,该亲人就坐该位。如果女方舅公、舅舅等较多,首席要摆双连桌。一般客人随意坐。酒过三巡后,开始“撬蛙”。赤娘(代表新娘的女歌手,新娘是歌手的话也可自行去敬酒,不请赤娘)端来桷盒,内点一双红烛,放二只酒杯,由一位姑嫂提着酒壶陪同,姑嫂先介绍一下新娘对所敬的客人的称呼,赤娘向该位客人作揖,然后唱敬酒歌“一对酒盏红了红,端到桌上敬××(称呼),敬您××食双酒,酒筵完满结成双”。姑嫂向桶盆内酒杯斟满酒,赤娘双手捧杯敬上,客人接过一饮而尽,然后往桶盆内放一个小红包。赤娘再敬第二杯。从首席第一位敬起,然后每桌都一一敬。敬酒时,客人要掏小红包,故称“撬蛙”。这些红包钱,分点给赤娘作报酬,也分点给姑嫂,叫“分姐妹钱”,主要给新娘带到夫家,以后给孩子做帽子时打银牌用。姑嫂陪赤娘敬酒主要是景宁做法,其他县也有新娘陪赤娘敬酒的,在遂昌是赤郎敬酒,叫“赤郎背花”。炉塘烤火。历史上畲民贫寒,衣着单薄,山高天寒,薪柴丰茂,炉塘燃烤取暖渐成习俗,家人来客,围坐火塘,吃饭、饮茶、吸烟、对歌,形成别有情趣的炉塘文化。煨年猪。于农历除夕之夜,把硕大的木疙瘩(柴脑)焐于炉搪灶灰里焖烧,昼夜不熄,以火红的“年猪”作为传薪火种,期待来年养得大猪,人畜兴旺,日子红火。畲族信仰的宗教是祖先教,迥异于佛教、道教和其他原始宗教,祖先教发祥于东昆仑闾山。畲族宗教祀祭活动曾为头等大事,频繁而复杂,时七昼夜,公元669年后缩减为三昼夜,至今未变。《宗谱》《祖图祖画》《做阳书》《做阴书》《高皇歌》《回忆封金山》《传师学史》为畲族传世珍宝,是畲族祖先教之圣经宝卷。畲乡体育有竹秋千、操石磉、稳凳、十字拖环、赌棍、操杠等运动。“儿歌”是畲童的启蒙艺术,韵脚流畅,易学易记,反映生活童趣、认识自然、热爱劳动。如《鸡公上岭尾驼驼》:“鸡公上岭尾驼驼,鸭子下田食草禾。大人商量赚钱用,细崽思量摘野果。”《黄处石叮铛》:“黄处石叮铛,安溪大路上。雾溪水滂滂,大岗笋食爽。”,“谜歌”表现畲民对生活事象的艺术传神天赋。如“铜相打(锣钹),铁相杀(剪刀),秆绕绳(草鞋),篾吊钵(火笼)。”,“情歌”是畲族民歌中最富激情的轴心,艺术成就也随情潮耸涌峰巅。如《山甲穿山两头通》:“山甲穿山两头通,和郎讲情莫漏风;燕子背泥口衔紧,蚕儿吐丝在肚中。”《双双笑影水中留》:“妹子恋郎无话由,同到河边去放牛。故意唤郎看游鱼,双双笑影水中留。”《郎打赤脚去砍柴》:“郎打赤脚去砍柴,过娘寮边一把拉。未等郎君开口问,手中塞来一双鞋。”《春风吹来一块青》:“娘是坡上黄桷树,郎是缠树万麻藤。寒霜打来一道枯,春风吹来一块青。”;“婚俗歌”有系列程序设计,祝福警示兼而有之。如新娘起舞,伴娘合唱:“新女婿入门来,锅灰摸在自脸腮。叫你各人莫忘记,妻子面前要学乖。”情趣盎然,忍俊不禁。“对歌”的实质是献艺斗智“比肚才”。如男歌手唱:“未见是未见,箍个脚盘大如天;七百行脚来洗脚,还古空着一大片。”女歌手答:“大讲努,一桁毛竹长唔过;初一拖你门口落,十五竹尾未拖过。大讲努,一桁毛竹长唔过;破了四万千筋篾,还破六万桶王箍。”比奇思妙想,比才智敏捷,比浪漫进取。“哀歌”主张顺从自然规律,劝导节哀。如“孝男孝女莫伤心,日头落山天要黯。树到冬天要落叶,人到年老要归阴。”,夜行嫁。在“子时过了丑时上,新娘梳妆更衣衫……”的“催亲歌”歌声中,新娘开始梳妆更衣。据说,凌晨佛晓,途中行人少、清爽吉利,是行嫁黄金时刻,所以天未亮新娘就梳妆了。过去,畲族女性从做新娘那日起,把头发梳成螺式或筒式发鬓盘在头上,载头冠,着花边衣衫。现在新娘的发型和衣着打扮,与当地汉人没有多大差异。但仍沿袭在三更半夜梳妆更衣,早出娘门以图吉利。规定卯时入夫家门。新娘由二位伴姑相随,走到厅堂向父母双亲告辞,与兄弟姐妹各含一口砂糖饭,预兆日后生活像糖样甜蜜,谓“姐妹饭”,并含三口糖饭用巾帕包好,藏在怀里带到夫家养千斤重大猪,谓“千斤饭”。有的还举行留箸仪式,意为新娘要去别人家了,父母交给兄弟瞻养。方式是:新娘站在中堂中间的小凳上,面朝外,兄或弟站其背后,左右手各拿一双筷子,从新娘腋下递给新娘,新娘接过从肩上将筷子还给,反复三次。然后姨母把新娘搀到屋檐,撑开“行路伞”交给新娘沿途半撑半蒙行路。相传始祖三公主当年撑“皇伞”行嫁,于是世化沿袭新娘撑行路伞。《畲族简史》云:“新娘出阁持一伞,半张以蒙其首,步行至乾宅。”如今,有的新娘以车代步,依旧随身带着“行路伞”。一群姑娘(也有妇女在内)依依不舍地分别把嫁妆抬起,送到大门外。有的抬着嫁妆向东走,有的往西行,四分五裂,弄得赤郎束手无策,紧紧跟随后头好言求情,经过一番戏耍之后,赤郎掏出早奋好的红包递给姑娘,表示送行谢意。姑娘也以红包回敬,预祝一路平安。这样相互赠送红包谓“牛牯兑牛娘”。可是,调皮的姑娘牵过“牛牯”,却不兑“牛娘”,这么一来,当然又有一番逗趣,她们或许拿走嫁妆背上的“点心饼”(赤郎途中用点心的饼干),或是往赤郎脸上抹黑。好不容易赤郎才是接过嫁妆,熊熊松阳灯引路,快步如飞。“感谢酒、感谢茶,感高六亲和东家,感谢姐妹来送行,郎今度亲转回家……”的欢快歌声在山间回荡,新娘已走很远了。耍赤郎往往又播下,再来该村娶亲的种子。没有人耍赤郎的村会被人说这个村姑娘无能。在景宁有的村是吃了“落脚酒”后,行郎在下午就先抬嫁妆回去了。
中日主战场“鸡公骑坳”。位于紧水滩库区大源乡境内。方山岭村与三望排村之间,有一条长约15里绵延起伏的松阳、云和分水岭,在山望排村东方二里处,有一个较为低矮的山坳,叫着“鸡公骑坳”。当时日寇主力部队即试图从较为低矮的“鸡公骑坳”向云和进发。1942年8月3日,日军70师团226、227两个联队和115师178联队在松阳会合后,大举进攻当时省会云和,国军21师、浙保三团在此与日寇激战三天三夜,歼灭日军无数,后人称之为方山岭战役。
菜头咸:云和人称萝卜为菜头,“菜头咸”即用萝卜做成的咸菜,亦称“菜头粒”。山区农民生活艰苦,菜头咸是一年吃到头的下饭菜,家家必备。秋冬,萝卜收成,挑一些个子中等的萝卜,连泥带根晒半干,去根毛后洗净,倒进大锅,加放腌菜卤和很多的盐,要煮一天一夜,不断加进腌菜卤;山区柴火方便,煮的时间更长,文火煮三天三夜。出锅时的菜头咸黑里透红,香气扑鼻,连汤带菜头咸装入泥坛里,盖严放在阴凉处,一两年也不会坏,随时可取出来吃。云和农村习惯用饭罇炊饭,将菜头咸切成小片,盛入碗中,加进熟油,放饭罇边上与饭同炊,奇香无比,胃口大开。以菜头咸为原料,还可以加工成各种菜。云和人喜欢用擀面杖擀面条,常常用菜头咸、香菇、鸡蛋等煮成汤浇面。将菜头咸剁成末,加入鸡蛋、葱花捣成糊状,摊在油锅里煎成薄饼,称菜头粒煎鸡蛋,味美价廉,是极好的下饭菜。现在云和的饭店、宾馆,大小食坊都有这道云和特色菜。
百无禁忌碑。在黄源乡黄家舍村,明代采矿炼银遗址出土。碑高90厘米,宽85厘米,楷书、竖刻阴文,其石刻首为:“普庵菩萨在此百无禁忌,钦差内官阮料在于黄家舍银坑采办“,落款为”银官局”,并有天顺二年(1458)款。此碑现竖立在黄家含村石桥头。
农民起义军遗址。在小顺乡续莫圩东侧。地势险要,山上有大石洞可藏兵,另有演兵场和关口,是明景泰元年(1450)王景参农民起义军根据地,今残存寨址和土铣弹痕。
(本文地名介绍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云和实体店地图:


浙江丽水云和送花,更多详情请参阅: http://m.买花网.com/city206/yunhe2/


浙江丽水云和热卖鲜花      更多鲜花 >>
  • 深情呼唤

    深情呼唤

    已售:4032件[查看详情]

  • 天天祝福

    天天祝福

    已售:5281件[查看详情]

  • 敬重的心

    敬重的心

    已售:5072件[查看详情]

  • 爱情主义

    爱情主义

    已售:7186件[查看详情]

  • 圆梦

    圆梦

    已售:5106件[查看详情]

  • 彼岸依人

    彼岸依人

    已售:3898件[查看详情]


  • 浙江丽水云和热卖蛋糕      更多蛋糕 >>
  • 天伦永享

    天伦永享

    已售:5803件[查看详情]

  • 花仙子

    花仙子

    已售:6178件[查看详情]

  • 跟着你去哪都好

    跟着你去哪都好

    已售:6549件[查看详情]

  • 老婆辛苦了我爱你

    老婆辛苦了我爱你

    已售:7416件[查看详情]

  • 老爸健康长寿

    老爸健康长寿

    已售:6466件[查看详情]

  • 香车美女

    香车美女

    已售:4077件[查看详情]


  • 浙江丽水云和热卖花圈      更多花圈 >>
  • 白事花篮7

    白事花篮7

    已售:4551件[查看详情]

  • 白事花篮-万古长青

    白事花篮-万古长青

    已售:6608件[查看详情]

  • 白事花篮3

    白事花篮3

    已售:3140件[查看详情]

  • 丧事花篮吊念花篮白事花篮

    丧事花篮吊念花篮白事花篮

    已售:6274件[查看详情]

  • 葬礼花圈1

    葬礼花圈1

    已售:7144件[查看详情]

  • 魂兮宛在

    魂兮宛在

    已售:3822件[查看详情]


  • 浙江丽水云和热卖花篮      更多花篮 >>
  • 金日开业-开业花篮一对

    金日开业-开业花篮一对

    已售:3206件[查看详情]

  • 骏业崇隆

    骏业崇隆

    已售:6894件[查看详情]

  • 浪漫-开业花篮一个

    浪漫-开业花篮一个

    已售:7053件[查看详情]

  • 日进斗金

    日进斗金

    已售:4136件[查看详情]

  • 开业大吉-开业花篮一对

    开业大吉-开业花篮一对

    已售:3043件[查看详情]

  • 大展鸿图-开业花篮一对

    大展鸿图-开业花篮一对

    已售:6316件[查看详情]

  • 沪ICP备09046518号


    蛋糕网.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中国花卉行业咨询委员会唯一指定电子商务网站
    鲜花蛋糕配送 QQ:1397488186    QQ:972445352   电话/微信:18939884868
    内蒙古自治区 河北省 黑龙江省 吉林省 辽宁省 安徽省 江苏省 山东省 天津市 北京市 山西省 河南省 湖北省 上海市 浙江省 台湾省- 福建省 湖南省 江西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四川省 云南省 贵州省 重庆市 青海省 甘肃省 陕西省 宁夏回族自冶区 西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